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意外頻傳安全宣導要再加強

意外頻傳安全宣導要再加強

作者: 【記者朱瑄珉/專題報導】 | 台灣新生報2012年2月19日 上午1:11

平交道事故的因素眾多,但最多的事故導因來自於公路使用者闖越平交道,依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訂第兩百零九條:鐵路平交道號誌雙盞紅燈開始交替閃爍時,表示行人與車輛均禁止進入平交道,車輛並應停止於停止線前,如已在平交道中應迅速離開。
我國法規明示平交道管制時間從雙閃紅燈開始計時,當閃紅燈亮起與警報聲鳴響後,人車仍從公路側進入平交道內方即構成平交道闖越行為,由於平交道警報器響起後到最後停止的整個管制過程中,可隨著柵欄動作與列車通過與否切割成數個時段,而每一時段的闖越型態與闖越風險也不盡相同,柵欄放下與否會影響闖越困難度,而闖越時間與列車抵達時刻越接近,闖越風險值也就越高。
台鐵認為,平交道闖越行為依照行為者的意識,可分為蓄意闖越與非蓄意闖越,非蓄意闖越行為的形成原因較為單純,通常是公路使用者沒有察覺平交道已進入管制時段而貿然進入管制區域,或是有察覺管制動作,但比較當下駕駛的車輛運轉速度無法於平交道停止線前停住,因而決定加速前進,期望於平交道出口柵欄放下前穿越整個平交道。
根據台灣鐵路管理局資料顯示,歷年來台鐵局所轄的全省平交道數逐年降低,從民國八十六年的七百七十三處,到民國九十九年中的五百五十三處,平交道逐年減少的原因,除了少數因道路改道封閉之外,大多數由於鐵路立體化的緣故,在西部運輸走廊鐵路經過人口稠密、工商活動頻繁的都市地區,基於降低交通干擾並確保行車安全,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需求,在未來幾年內,可預見平交道數將進一步減少。
此外,過去十年間,國內平交道事故逐年降低,因平交道事故所造成的人員死、傷數量也獲得有效的控制,主要原因除了歷年來臺灣地區平交道數量逐年降低,鐵、公路潛在的衝突機會降低之外,另外與鐵路路線與鐵路事故主管機關,包括台鐵局與鐵路警察局等單位,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工程、執法與教育推廣等措施,有密切的關係。
事故死傷闖越最多
雖然闖越平交道是國內平交道主要受傷與死亡原因,但跳車或是行走鐵路路線的主體都是人,闖越平交道卻有很大的比例是各型公路車輛,同樣比例的傷亡數字背後隱含著後者帶給鐵路機構更大的直接事故損失與間接的營運損失。
台鐵路線設置的平交道甚多,而平交道事故對台鐵營運影響甚大,整體而言,每個平交道所呈現出的事故資料不盡相同,這不僅跟平交道的設置方式與管制型態有關係,當地的鐵公路幾何線型與車流環境,公路涉入者穿越當時的天候、時間、日期,以及涉入者所駕駛的交通工具型式都有所關聯。多年來平交道設備、鐵公路線型與車無責任行車事故,指的是行車事故原因不歸責於鐵路從業人員過失所致者輛設備不斷在進步,但平交道事故仍時有所聞。
平交道的組成因素在實體上可分為人、車、路三大要素:「人」包含鐵路駕駛、看柵工與公路使用者;「車」包含鐵路車輛與公路車輛;「路」包含鐵公路幾何線型和平交道設備,無形因素則包括管制法規與相關的鐵公路運轉規則。
鐵路車輛與公路車輛因為車輪構造與運作原理的不同,各自在不同型式的運輸路網上運行,但因為經費或是地理環境的限制,使得兩種不同運輸網路需要共用同一空間,這時便需要一管制方式來區隔鐵路車流跟公路車流,此一管制地帶即為平交道。
緊急按鈕使用成效不彰
平交道緊急按鈕雖然經多方宣導,然在使用成效上不如預期,後續幾次平交道事故中,因公路駕駛人及時按下緊急按鈕而避免一場事故的紀錄少之又少。
鐵路帶來的人潮貨流繁榮所經之處,但鐵路同時也阻隔左右兩側市鎮的社經交流,平交道設置不僅無法滿足公路往來需求,在鐵公路車流均密集的情況下每個平交道都是瓶頸點與隱藏的衝突點,因此政府於七十年代開始規劃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期望鐵公路以立體交叉的方式達到各自運行順暢的目的。
http://tw.news.yahoo.com/意外頻傳安全宣導要再加強-150846907.html